历时六年建成的“红砖大厝”,福建体量最大博物馆今日开馆
漳州,这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完整地保留了闽南文化的精髓要义。早在唐代,来自中原的陈元光就将唐朝的管理模式带到了这个瘴气肆虐的地方;而在明代,从月港驶出的一艘艘帆船又将这里的物产带到了世界各地。因此,多元的文化和持续的交流为城市的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漳州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闽人杰,海滨邹鲁,由时间与智慧凝结的吉光片羽都被漳州市博物馆细心珍藏、耐心讲述。
9月29日,历经了6年建设、筹备的漳州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漳州博物馆事业迎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市长刘远、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漳州市领导张琳光、刘伟泽、欧龙光、吴卫红、吴芳华等启动开馆
这座新馆对于漳州市博物馆的文物来说,是经历的第二次“大搬家”了。漳州市博物馆建于1988年,最初位于芗城区新华西路中山公园的仰文楼内,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内设2个展厅。位于古城旁公园中的博物馆虽然周边环境十分优美,但是狭小的面积难以展示、保存不断接受到的海内外捐赠。于是,1998年,博物馆在龙文区迎宾大道开始建设新馆、2007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这座新的场馆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内设4个展厅;然而,临时展厅的缺乏,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都越发难以满足现代博物馆的发展需求。
漳州市博物馆老馆(来源于网络)
在2014年,漳州市政府选择了在老城对岸的圆山脚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让如今博物馆的新馆建筑面积达到36700平方米,内设6个专题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成为目前福建省内建筑体量最大的博物馆。
漳州市博物馆新馆(来源于网络)
目前,漳州市博物馆现已完成包含9人的理事会架构搭建,未来将逐渐扩大并参与到博物馆的决策过程中。漳州市博物馆现有登记藏品11098件,其中一级文物81件,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位于福建省地级市博物馆前列。珍贵文物数字化项目与博物馆文化传播项目已经报送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获得批复,现进入招标程序。漳州市博物馆是目前收藏漳州窑瓷器最为系统、全面的机构,藏品数量与质量在海内外首屈一指;而基于社会各界捐赠形成的近代书画收藏体系除了囊括了大部分的名家作品外,还兼顾到了闽南地域性画派的丹青墨笔。
漳州市博物馆新馆
此外,“漳台一家”作为漳州市博物馆的原创性展览,其多元的叙事脉络为增进海峡两岸的历史认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社会教育方面,除配合传统节日和假期开展主题活动之外,博物馆已经连续多年举办品牌活动“漳台一家·方寸之间”“小小讲解员”等活动,今后将着重于研学开发和打造新的教育品牌。相信未来漳州市博物馆在解决人才引进、文创量产等因政策导致的“瓶颈问题”之后,将成为福建文博界的一颗璀璨的新星。
浓缩漳州风土人情
漳州市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造型连接了漳州的历史与现实,用现代化的材料演绎了闽南传统民居的经典式样——厝(cuò)。这种建筑造型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屋脊以一条优美的弧线替换了中原建筑水平的直脊,墙壁也用红砖为材料而不似中原建筑那泥灰抹就的表皮。古厝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而由此形成的聚落也让“家”“宗族”“信仰”的意象变得更为清晰。相比城市中拔地而起的高层大楼,砖木结构的厝在城市空间中已经显得愈加低矮,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仅仅存留了“观看”的记忆而没有了具体的生活场景。
来源于网络
漳州市博物馆新馆建筑充分考虑到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与空间意象,用钢铁打造的燕尾脊与通天的错落红砖撑起了整体的空间。而站在博物馆的大厅,观众可以望到数十米高的屋顶如鱼骨般排列,而这种高差形成了博物馆场域的神圣性与崇高感。而“红砖大厝”也化为了漳州市博物馆的标志,承载了闽南家族的记忆与荣耀。
照亮漳州人文之光
漳州市博物馆从琳琅满目的馆藏中再三挑选,用精心布置的展览将城市的历史风俗渐拢于柜内。之前的漳州市博物馆仅有4个展览“漳台民间文化陈列”“漳台族谱对接成果陈列”“爱国华侨康荣茂赠品陈列”“沈柔坚书画作品陈列”,缺乏通史性的展览以反映城市的历史变迁。
此次新馆中的展览“龙江长歌——漳州历史文化陈列”便弥补了旧馆陈列的不足,展示了从旧石器时代莲花池山到清代土楼、红砖建筑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个展览并不是单纯地按照编年体进行展示,其中还结合了叙事体的专题模块,如其中‘百工匠业’版块就分别从农、工、商、贸等方面讲述漳州的手工制造业的发展。”展览陈列部负责人林登山告诉笔者。
青铜时代虎林山出土石钏
青铜时代虎林山出土石璋
汉印栅栏纹灰陶罐
民国带座双轮石碾
展览“碧海云帆——漳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列”也一改过去“图片展板+少量藏品”的展示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大航海时期漳州月港的枢纽作用。该展览从“向海而兴”“月港崛起”“历史回声”三个角度讲述“海丝之路”的辐射范围、文明互动与漳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保护做出的工作。
“碧海云帆——漳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列”展厅
“漳台一家”介绍了漳州人迁移台湾的历史、漳籍人在台分布情况、开台先贤事迹、两地共同的民间信仰和漳台间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情况等内容,立体生动地展示了漳州与台湾的深厚渊源、浓浓亲情和源源交流。展览中还特别放置了一个电子家谱系统,观众可以通过操作台现场查寻自己姓氏的传承脉络。
民国石膏五供
对漳州地区明清时期古窑址的考古发掘让“汕头器”的身份得以确认,曾经深受欧洲各国王公贵族青睐的瓷器有了明确的窑口——漳州窑。展览“宇内风华——漳州窑陶瓷艺术”全面地展示了曾远销欧洲和东南亚各国的漳州窑产品,分为米黄釉、青花、五彩、单色釉与素三彩五种类型分别予以呈现;在该展览二层的结尾处,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个“陶吧”,将会定期邀请漳州窑制作大师在这里带领儿童体验陶器制作过程。
明漳州窑青花开光凤凰牡丹花卉纹瓷盘
明漳州窑五彩开光阿拉伯文字纹瓷盘
“匠心天工——馆藏雕塑艺术陈列”分为“石歌”“木华”“金辉”“玉德”“砖雕”“泥塑”六部分,展出唐咸通经幢残件、徐竹初木偶作品、明寿山福海铜镜、清转心玉佩、祥禽瑞兽纹砖雕、剪瓷雕门楼场景等式材质,给观众留下鬼斧神工的印象。展厅中的漳州木偶头雕刻与漳州木版年画均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览设计者特地为它们设计了一个互动的戏台与案板:戏台可供传承人进行现场演出,平时前方有一网布可投影录像资料;案板实际上是一个交互感应装置,观众可以通过手势了解木版年画的印刷过程。
“匠心天工——馆藏雕塑艺术陈列”展厅
“匠心天工——馆藏雕塑艺术陈列”展厅
明印缠枝莲花纹长方形砖
漳州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历代名家辈出。由于新馆具有了恒温恒的展示条件,展览“瀚墨飘香一一馆藏书画精品”展出了过去未曾示人的明代黄道周书法与清代“诏安画派”精品等20余件古代书画,还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朱屺瞻、陆俨少、白雪石等近代书画大家之作。此外,除了水墨画与书法之外,展览中还有油画、漆画与版画等其他材质的绘画作品,让观众对于明清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有了更为系统性的认识。
明黄道周草书横披(局部)
临时展厅“漳州海丝:贸易番银特展”展览则讲述了因明代月港兴起带来外国银币流入的历史,并通过“波涛现番银”和“洋镭映万象”两部分讲述这些“番银”的样式、国别以及对漳州经济、民俗方面产生的影响。展柜中来自日本、暹罗、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地的钱币目不暇接,而用银币焊接的“七连贯”银链、陶瓷制作的“猪仔钱”与一封封的“侨批”也充分反映了出闽南人独有的思想观念。
“漳州海丝:贸易番银特展”展厅
“漳州海丝:贸易番银特展”展厅
助力漳州社会发展
当下博物馆正在发生由“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向,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愈发凸显。公共教育活动相比展览来说互动性更强,能够培养更多的博物馆观众并发现潜在观众。漳州市博物馆一直注重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由宣教部与展览陈列部共同负责,将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教育资源。新馆开放后,馆长希望博物馆每星期都至少举办一场社教活动,形式包括活动、讲座、展演等等。
在非遗传播方面,由于博物馆毗邻市艺术馆,且一些非遗传人都是艺术馆的馆员;因此博物馆可以将非遗展示常态化,还可以邀请其他门类的非遗传人来馆交流、展示。
漳州市博物馆漳州“剪纸”非遗展演
在馆校合作方面,漳州市博物馆与闽南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地理学院、技术应用研究院开展共建项目,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当中。
与闽南师大共建基地
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由于漳州市将志愿服务记录与升学就业挂钩的政策要求,因此博物馆的志愿者服务态度积极、服务意识强、服务年限长,成为博物馆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有一位女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在馆里做志愿者,直到上了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后还一直来服务观众;每天早早地就到了前台开始工作,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宣教部负责人黄淑珠告诉笔者。
服务中的志愿者
漳州市博物馆作为漳州市唯一福建省文创试点单位,面对省内财务机制对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对外经营”的政策性限制,博物馆还是积极鼓励馆员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产品还曾两度入围省内文创产品评比的终评环节;但是该限制也导致了博物馆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不能让每一个参观的观众都可以获取,这一点让馆长十分苦恼。最终,新馆还是设置了文创商店,探索文创IP授权的新思路。相信今后前往漳州市博物馆新馆参观的观众都可以购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借由它们完成对城市未来的构想。
文创商店及部分商品展示
全力打造智慧博物馆系统
当问及漳州市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时,李海梅馆长非常肯定地告诉笔者是“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是时下国家文物局倡导的一个建设方向,也是博物馆研究的学术前沿问题。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将目前已经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的运营发展相结合,解决博物馆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李海梅馆长非常自信地向笔者表示“我们想把漳州市博物馆的智慧博物馆项目打造成为行业的一个标杆。”
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智慧博物馆建设工程,鼓励相关单位形成智慧博物馆标准、安全和技术支撑体系。李海梅馆长结合漳州市博物馆实际,对智慧博物馆提出了自身的理解,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智慧管理系统(平台),从而实现漳州市博物馆“物—人”“物—数据”“人—数据”的良好信息交互和远程智能控制,促进有效管理和能源节约。“我们这套方案从2016年到现在已经改了7版,我觉得应该是目前国内智慧博物馆建设比较系统完整的模式了。”李海梅馆长说。
为了进一步加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漳州市博物馆已与拥有丰富经验的文博科技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漳州市博物馆的智慧博物馆项目包含智慧服务、智慧保护与智慧管理三个模式,涉及到人(观众、讲解员、志愿者)、物(藏品、设备)和数据(运营管理大数据)的管理三方面;而每个模式下面还包含多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人脸识别、志愿者管理、文物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
目前博物馆正在构建综合布线系统与搭建云数据中心平台,未来将建成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文物库房智慧管理系统、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HMI(人机控制界面)的智能展馆中控系统、基于人体特征识别与人工智能算法和相关定位技术的观众检测统计系统,以及博物馆后台管理系统。“但是我们也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博物馆只选取那些提高服务水平和展示效果的技术;而收集的数据也不能仅仅是‘数据’,它应该应用到博物馆的决策中。”云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将收集的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通过对于观众年龄、地域与喜好的分析实现对观众需求的预测,从而推动博物馆服务管理模式的优化。
作为移民城市的漳州,从中原来了的人在这红土地上扎了根,而世代居住的人又跨过海峡去了对岸乃至海外。开放、包容成为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气质,而博物馆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也是如此,不紧不慢,反复思考,化为己用。漳州市博物馆将藏品、展馆、技术三者优势有机融于一体,借助智慧博物馆项目照亮城市的记忆。
作者:于奇赫
回顾往期精彩
探展 | 历史上的夜郎古国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个展览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解读来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
闭馆62个月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恢复开放啦!“复出”的它带来这些惊喜
从“危”到“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线上+线下”多渠道打造博物馆宣教IP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